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

主页 > 焦点 > 焦点 > >

起底100位CSR从业者专业背景之后的惊人发现

2015-08-27金蜜蜂杜娟0

起底CSR从业者的专业背景,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趋势信息,不是一个容易的事。为此,《WTO经济导刊》的采编团队筛选了100位CSR从业者作为研究样本,将他们的个人简历做了梳理和总结。居然有意外发现……

“哎呀,国内都没有CSR这个专业,我也没学过,能做这个工作吗?”

“真着急,我们设了专门的岗位做CSR,但不知道招什么专业的人合适。”

……

有过这种困惑的应该不在少数吧。这篇文章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!

虽然说随着社会责任的发展,以后会不会设这样的专业,咱预测不了,但我们知道目前做社会责任、懂社会责任的这些人啊,看看他们都是从什么专业成长起来的,不是很有启发吗?

SO,我们选取了100位曾接受过《WTO经济导刊》采访报道,或参与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的中外嘉宾,包括企业的中高层、CSR领域的专家和其他组织的代表,对社会责任,他们有感情,有认知。根据公开资料,查阅了他们的求学历程。居然有意外发现哟。


管理经济法律很强势

冷门专业也能逆袭

100位俊才中,究竟学什么专业的最多呢?答案就是管经法。

(PS:按100位嘉宾所经的求学历程的专业统计)

这样的结果也不算十分意外,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CSR的内涵和趋势。

社会责任管理如今正成为新型经营管理之道;企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,而且要考虑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,这也是需要有经济的眼光。法律则是底线责任,而且全球也有CSR法治化的趋势。

但是,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,是不是就被CSR拒之门外了?

然并非。农业、物理、化学、历史、哲学……

您没有看错,在我们的调查里,不乏有学这些看似跟CSR离得很远的专业,但人家已经是大企业的CRO或者业内专家。

可见,专业对CSR工作虽然重要,但热爱和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。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,也需要拥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的充实。


跨学科人才多

视野很宽广

在我们的统计中,共有47位获得了两个以上专业学位,有厉害的学霸竟然跨了4个专业。

CSR同仁都有一颗爱学习的心。百位CSR同仁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83位,这还是不完全统计(有部分未查到学历的资料)。

懂社会责任的你们,要不要这么有才学?

现在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么大,能做社会责任的,不一定是超人,但还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并见多识广的。不过想来也是,ISO 26000确定的社会责任核心议题就有7个,多一些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也多一把入门的钥匙。


可持续发展的专业

已经有国外高校开设专业

可持续发展领导力?

可持续商业?

可持续发展和质量运营管理?

听过这些专业吗?在我们的统计表里,可以看到国外一些高校,比如剑桥大学,已经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专业中,尤其注重将其传递到企业管理和未来的管理者中。

反观国内,可持续发展/社会责任目前还仅是作为课程内容在某些高校推行。在学科建设上,这显然与中国社会责任事业的红火不太匹配。


对口岗位还有限

学以致用有困难

学了这么多,也对社会责任有兴趣,能找到对口的岗位吗?好像还不是太乐观。

在我们的统计表中,14家企业设立了可持续发展/社会责任的专职职位,但其中仅4家中国企业。社会责任工作,专岗专人是趋势。

小编最近也看了不少央企的招聘信息,都以技术、投资类的岗位居多,这确实是业务发展的需要,但遗憾的是,几乎都没有在招“社会责任/可持续发展”职位、社区沟通职位。是不需要?还是已经足够了?


做的多说的少

中国实践者有些羞涩

在我们的样本中,54位来自外企,24位来自中国企业,其他组织、专家22位。

其实小编抱着一颗红心,是希望能多采样到中国本土的实践者,但遗憾的是,《WTO经济导刊》采访报道以及参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的中国企业有限,另外不少人对学历专业语焉不详。

这表明,在与外部沟通、分享方面,大多数的中国CSR从业者在主动发声方面还需更加自信。


男同胞还是女同胞

性别不是那么平等

在我们的统计的100位CSR从业者样本中,共有37为女士,63位男士。如下图所示——

具体来看,女性CSR从业者人数偏少,同时也大多担任公司CSR宣传工作,应该说不难想象。但小编想表达的是,作为从事CSR工作的人群,女性显然也还有发挥更大作用、扮演更好角色的空间。

因为性别平等本身即是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,而女性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强、工作细致、善于沟通等优势,这些潜能如何更好地发挥,显然需要企业给予更多的赋权和平台。

前面看了我们的6个发现,那么结论和建议是什么呢?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来看待和应对这样的现状。

1.设立社会责任的专职岗位,加大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。中国企业应积极“补位”,尤其是央企要发挥表率作用。

专职社会责任工作人员,对内可以帮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,对外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,加强与社会沟通,可以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等,尤其是央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中,这些人不可或缺。

2.加强社会责任在学科研究、高校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建设,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,引导年轻人的积极参与。

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,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多元其复杂。学科的建设、高校的教育应成为应对这一切的源头和起点。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平台,年轻一代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及其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,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3.中国的实践者们需要更多分享,更开放

独乐了不如众乐乐,可持续发展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,同样也需要传递分享放大价值。中国社会责任从业者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、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,但与其他国家相比,内敛、稳重的性格常常养成了光做不说、或者说的不够。

所以,我们的社会责任同样需要“走出去”:走出国门、走出小我。学会分享、勇于表达,要知道,分享也是一种实力。

(责任编辑:小黑)

《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》
责扬天下(北京)管理顾问有限公司
金蜜蜂智库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
联合国妇女暑
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
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

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本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

凡本网注明"来源:本网"的所有作品,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,任何单位、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。

联系我们:

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

邮箱:chuqing.hou@goldenbeechina.com

电话:010-68711086

金蜜蜂官方微博

金蜜蜂官方微信

  • 扫一扫
  • 微信二维码

Copyright © Csr-china.net All Right Reserved.

京ICP备19010813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22号